陈白一 20世纪后半叶,中国画人物画科得到长足发展。在工笔人物画家群中,陈白一是突出的一位。他的作品以淡雅的格调、清新的意境,再现了湘赣一代劳动妇女的日常劳作和生活,从中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创作于五六十年代的《朝鲜少年崔莹会见罗盛教双亲》和《欧阳海》等作品,颇为读者熟知和喜爱,它们奠立了陈白一在当代工笔画坛上的地位。这是两幅以真人真事为背景而创作的讴歌英雄人物的作品。与后来的作品相比,其场面较大,手法也比较严谨。80年代中期,陈白一的画风发生了转变。不仅在题材上,将那些普普通通的苗、瑶妇女作为画家描绘的主要对象,而且,画家又使画面山原来比较严谨紧密的构图、造型结构乃至用线用色都变得松动轻快了。画家选取了生活中一些十分细小平凡的情节和场景——也恰恰一这些情节和场景为题,最集中最典型的揭示了劳动人民生活的内在的涵义,避免了表现上的苍白和空洞,如《听壁角》、《小伙伴》、《三月三》、《稚趣图》等。画家不再用宏大开阔的场面,而是只撷取一些似乎是瞬间和局部的镜头加以表现,从而使画面趋于简化。白一对人物的刻画是十分概括的。在一些画作中,人物的眼睛只是一条细线,甚至干脆取侧面或背影,不再画五官,但在背景的处理上,却可能比较繁细。如《喜雨》、《清风蟋蟀》、《牵线线》等作品中对环境的表现,是不厌其详的。在这一类画作中,繁密的背景与简括的主体人物形成对比。可以看出,画家对许多画面中疏密关系都作了别具匠心的安排。我感到白一的工笔人物作品具有一种写意性。从构思构图到每一笔、线、色,不板不滞,不腻不匠,透着活泼轻快的意趣。虽然画中的情景是静止的,但画面看上去却是空灵活跃、松动乃至闪动的。仔细察看画家的用色就会发现,它都是透明而富有变化的,没有一处是“平涂”而成的。这些表现形式的特点与画家对生活的感受以及对创作母题的捕捉其实是互为表里的。也许首先是作者对生活中诗意的领悟和把握,从而才在作品中创造出诗的意境。这种意境是清新而淳朴的,是温馨而祥和的。白一作品中的基调不是黄中大吕,而是轻歌曼舞,是委婉抒情的小夜曲。陈白一作品风格是鲜明的。他在表现地方风情和劳动妇女的生活方面是有建树的。他突破了中国传统工笔画惯见的严谨庄重、细密沉稳的风范,以轻快松动的笔调创立了诗化的抒情意境。不过,他的开创性成就的取得不是靠与传统的对抗和决裂,恰恰是基于并得益于工笔画传统的继承。